第337章-落笔-《阴阳剥皮人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她落笔了。
    掺了铅粉的特制墨水在吸音纸上无声地浸润开,冰冷而沉重,仿佛要将文字本身钉死在纸页之上。
    “庚子年,秋,九月初三。夜半,焚毁‘听冥人’相关卷宗。火中现影,疑似残响信息逆溯。灰烬自发聚拢,呈‘听’字半形。目标已锁定守门人身份,标记形成。”
    她的字迹一如既往地工整、冷静,如同在撰写一份常规的尸检报告。
    记录,是法医的天职,是将混乱现象转化为有序信息的唯一途径。
    即便解剖的对象,是她自己。
    写完最后一个字,她合上了那本封面厚重的登记簿。
    指尖在触碰到深黑色封面的瞬间,却传来一阵细微的扎刺感。
    苏晚萤的动作停滞了。
    她低头看去,瞳孔骤然收缩。
    昨天那个苍白女孩留下的、暗红色的唇印,已经消失无踪。
    取而代之的,是自封面的皮革纹理之下,仿佛从纸张的生命脉络中生长出来的东西——无数条比发丝更纤细的血色纹路。
    它们以一种病态的、有机的姿态,从原先唇印的位置向外蔓延,如同在显微镜下被瞬间催生的毛细血管,盘根错节,延伸至登记簿的页角。
    这不是印刷,也不是污染。这是……生长。
    她没有立刻去触碰,而是屏住呼吸,从桌下的小盒子里取出一枚镜片——沈默遗物中,一枚用于现场勘查的高倍率便携式显微镜片。
    她将镜片小心翼翼地贴在那些血丝状的纹路上方,凑近了眼睛。
    镜片下的世界被瞬间放大。
    那些血丝并非真正的血管,而是由亿万个难以想象的微型刻痕组成。
    它们密集、深刻,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精确性,共同镂刻、拼凑出一个倒置的、扭曲的象形文字。
    “耳”。
    一股寒意从苏晚萤的脊椎底部猛地窜起,直冲天灵盖。
    她终于明白了。
    那枚唇印不是警告,更不是诅咒。
    它是一次“接种”。
    那个跨越了物理阻隔,拼尽全力留下的“吻”,是一支无形的疫苗,将残响的核心信息注入了她这个“守门人”的体内。
    它正在用一种她无法理解的方式,悄无声息地改写她的身体,将她本人,打造成一个新的、活生生的信息接收端口。
    她几乎能想象到沈默如果还活着,会如何评价这一现象——一种基于未知物理规则的、跨维度的信息寄生。
    必须立刻隔离。
    苏晚萤眼中再无一丝犹豫,她即刻启动了沈默笔记中记载的终极应急预案:“信息隔离三原则”。
    这是沈默根据“听冥者”居所原型,结合古代疫病防治的民间智慧,推演出的最后防线。
    她冲进储藏间,搬出沉重的工具箱。
    第一步,拆卸屋内所有后天生成的金属构件。
    门把手、窗户插销、台灯的金属支架、桌腿的铁质包角……所有经过现代工业冶炼的金属,在沈默的理论中,都是高效的“信息共振导体”。
    她将它们一一替换为早已准备好的、未经精细打磨的原始石材和硬木榫卯。
    冰冷的石块触感粗砺,却带来一种原始的安宁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