讨董-《三国袁熙传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189年。
    蔡琰终于从过去的回忆中,醒了过神来,突然发觉自己,竟然如此想着一名男子,蔡琰不由得脸色微红。
    而袁熙、蔡邕正研习着书写,没有看到她羞人的神态,她略微松了口气,同时也有点,小小的失落。
    在三天里,袁熙被蔡邕留在旧宅。
    他们一起讨论,并完善新的楷体,并且交流了些,诗文创作的心得,以及一些孤本的交流,面对蔡琰。
    袁熙只得把前世一些书本理论,搜肠刮肚般挤出来,经与蔡邕、蔡琰研究后,倒也进一步推敲完整。
    蔡邕倒觉得与他,颇有忘年交的意味。
    于是,袁绍趁机替儿子请求,拜入其门下,蔡邕想了想后,就半推半就地,收了袁熙为记名弟子。
    而在与蔡邕、蔡琰相处这三日里。
    蔡邕让袁熙领略到了,才学雅士的风范。
    蔡琰那雅致的风韵,也让袁熙不禁暗叹。
    “如此佳人,却有那么悲惨的命运,着实可惜了,要不要做点什么?可行。 ”袁熙心中暗暗发誓道。
    想着手里掌握了,虽然为数不多,却是自己首支武装的兵马,他又有些豪气干云,来到这汉末乱世一着,不像自己仰慕的,唐太宗那样,与群雄逐鹿天下,指点江山什么的,建立一番盖世功业,那还是什么热血男儿。
    曹操、刘备、董卓,都尽管来吧。
    看谁的手段更黑,谁的手段更狠。 他想仰天长啸,有些中二地,心中喊道:江山、美人,舍我取谁!
    袁熙看着那,温婉的蔡琰,他握了握拳,暗暗立誓道,“昭姬,我一定会改变,你的命运的,一定。 ”
    。。。。。
    因为,前程未卜,袁绍将家小,差人托付与至交——兖州刘岱,这算是莫逆之交了。
    但袁熙坚决要求,随军前往河北。
    到达渤海郡治所,浮阳后,袁绍带着郭图,去了趟邺城,拜访韩馥,期间,在袁绍的走动下。
    结识了当地,一众士族名士。在郭图同乡,兼旧识荀谌的帮助下,韩馥许诺,供应袁绍军,一切粮饷。
    这可是袁家的门生故吏,所以必须给袁绍面子。
    面对袁绍在冀州的,肆无忌惮,这让地方长官的韩馥,很是为难,如鲠在喉,袁家在冀州的举动,已经隐隐有,客大欺主的趋势,管也不是,不管也不是。
    就像东晋末年的桓玄一样,虽然官爵不重,但是桓温的门生故吏,遍布荆州,所以桓家才是荆州的土大王。
    同样的道理,袁家的门生故吏,遍布河北,所以这也是,袁绍选择了河北,作为基业的一个原因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