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接下来的两天,陆家人和易家人都在沈家帮忙。 沈家上下洋溢着喜庆的氛围,大家都在为这场婚礼精心筹备着。 有人负责在院子里悬挂红灯笼,一个个红灯笼如同燃烧的火焰,随风轻轻摇曳,映照着人们脸上的笑容。 大红喜字被端端正正地贴在每扇门上、窗户上,为整个沈家增添了浓浓的喜气。 厨房里,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。 邻里的赵婶子、桂秀婶子、李嫂子等人,熟练地切着菜、炒着菜,把能提前准备的菜都先备着,各种美味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。 易狗蛋也没闲着,一直忙前忙后,帮着迎来送往,热情地招呼着每一位前来贺喜的客人。 看到客人到来,他们笑脸相迎,引导客人入座,递上茶水和瓜子。 还没到正式娶媳妇那天,沈家就已经热闹起来,不乏上门恭喜的客人。 看着家里井井有条的,沈佳期忙里偷闲,去了一趟县城,找到了农科所的顾所长。 她推着自行车,身上的挎包里装着一份厚实的牛皮纸文件袋。 见到顾望山,沈佳期礼貌地打了招呼,便从挎包里拿出文件递给了他。 “顾所长,这是我根据一些古籍,整理得出的关于稻谷和生姜提高产量,以及改善土壤的拙见,还请您过目。” 顾望山接过文件袋,迫不及待地打开,仔细地翻阅起来。 随着阅读的深入,他的眼睛逐渐瞪大,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神情。 他没想到沈佳期一个年轻的乡下姑娘,竟能从古籍中整理出这么有价值的见解。 那些关于稻谷和生姜种植的方法,以及改善土壤的思路,虽然看似简单,却是结合了古籍智慧和实际情况,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。 顾望山抬起头,眼中满是赞赏:“小沈同志,你这份资料太宝贵了!这方法要是能实践、推广,肯定能大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,你那本古籍还在吗?能不能一并捐给我们?” 闻言,沈佳期变了脸色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