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十一、四维遗臣-《次元姬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武世臣回答道:“应该有,但尚不知是哪些人。这终南山历代修行人数众多,三维世俗之人也有,四维失意之人也有。数千年来,还有四维被贬之人耐不住寂寞,入朝为官的,曾名震一时。被世俗之人效仿,故有南山捷径之说。”

    古翊望着武世臣,轻声说道:“你可否收集一下。只收集那些因蛮族戴罪而不能返回者。这个罪名既然因我而起,那就由我来解决。终南山的要收集,世间如有同类之人,也请尽量统计,先搞个名单给我。但这件事一定要分头秘密地做,不要声张。可以吗?”

    “殿下是想在百年圆满之前,就另有出路?”武世臣惊异地说道。

    “现在还不好说。我的罪自己背。但受牵连之人,我想些法子。总之,你收集统计好,我有用。届时,我再联系你。”古翊说完,留下了联系方式。

    武世臣感激地点了点头,又要行礼,被古翊给止住了。他忽然又想到了上师。于是问:“上师,你们可了解多少?”

    武世臣回答道:“上师代表天则,镇守凡尘已有百万年。他本人功力深不可测,而且有一套体系。这里的罪臣大部分是下界之前被封束的,与上师无关;但是,也有少部分人是降世之后由上师直接封束的。”

    古翊忍不住地问道:“像是山腰中的那个道姑?”

    武世臣望了望山腰,叹了口气,说:“她本就是个蛮族的姑娘。因四维上界与王族的士兵有情,私会之时被王族士兵抓住,直接被贬入此间转胎重生。她知道返回四维世界无望,便偷偷来此修炼道行,想突破天规。结果,被上师发现,封束了她的能力。”

    古翊说道:“这样的人,你可否一并统计给我,如何?”

    “遵命。”武世臣再起身而拜,并指着顶峰拔仙台的方向,说道:“秦岭纵横三千里,西接昆仑,东连霍山,均散居有蛮族降世之人。不过,有些降世之人并不打算回去,已经延续世代。这些人,就不必统计了吧?”

    古翊点了点头,说:“我的意思,你明白。愿意返回而不得,我们才去帮助他们。”

    武世臣随后招待了古翊在他那里食宿。房屋非常的简陋,食材也是自己种的。晚饭时,山腰处那名道姑也主动上来相聚。她提供了一些蛮族人可能的聚集区,古翊计划去探访一下。

    在此休息了两日,与武世臣和道姑攀谈甚欢。对这些人的现状,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。

    三日清晨,古翊告别了武世臣和道姑,只身前往终南山深处。他又先后拜访了几位四维降世之人,有的人品阶不高,古翊没有表露身份,只是帮助他们解除了能力的束缚。

    对这些人的生活状况,古翊也做了一些了解,并借此向弱水慈善基金会,申请了一些资金,让他们派专人送来一批生活物资,分发这里的修行之人。接头人,就找武世臣和道姑。

    离开了终南山,古翊只身又从周至方向登山,直至秦岭的主峰拔仙台。这里海拔3771米,与日本富士山差不多高。站在姜子牙点仙的石制道观,古翊能感受到一股天则的强大力量。这里,应该是上师设置的一个基地,对周围方圆百里,都有压制作用。

    从大爷海到二爷海,古翊在冰斗湖边,见到了一处不引人注意的寺院残基:铁瓦寺。铁瓦寺显然是一些修行者修建的寺院,为了防止山顶大风吹瓦,竟从山下运铁瓦上山建寺。但是,这样一个寺院,却莫名其妙的毁于大火。

    铁瓦寺位于荒无人烟的山顶西侧,修行者为些付出了惊人的努力。古翊从铁瓦寺残址上,拾起一块厚重的铁瓦,他能感受到一股天罚的残留气息。

    从三爷海一路南行至南天门,天已近傍晚。南天门其实并无门,仅存几间败屋,是山民伐木暂居的地方,不能住宿。

    古翊知道,在这荒芜的山顶露营极为危险,便加快了脚步,终于在天黑之前赶到了玉皇池。

    玉皇池也是个冰斗湖,湖边有一座小庙,可以容人。但庙里只住着一位年轻的僧人,没有招待旅人的房间。他只好与一个驴友挤在同一个账篷里,凑合了一晚。

    那天夜晚好冷。虽然山下暑热,但是在3000多米的高山上,竟然飘起了一些小雪。狂风吹着小雪,像刀子一样搅动着山梁。好在帐篷搭在了庙内,有这个小庙院墙挡风,才不至于过多地被风雪袭扰。

    古翊躺在帐篷里呆想,感到有一些奇怪。因为,玉皇池的位置并不适合建庙,不仅地势不好,是个风口,而且没有香客。

    这里高拔仍然较高,却离主峰拔仙台隔着跑马梁,要大半天的路程,游客是不会来的。而寺庙的下面,便是成片的第四纪冰川造成的石蛋群,根本没有路,也没有树和草。所以,生活都成问题,何况山下的乡民由于山高路远,也不大会上山来拜庙。

    就算是偶尔经过这里的驴友,他们也是自带帐篷和自己做饭,庙里是收不到钱的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