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慕容桓并不在意,笑道:“云照地大物博,纵横万里,拥有六十四州数百府县,岂能每个地方都驻守重兵。” 沈牧凝神道:“从地图上看,二王选择的是围点打援的战术。” “围点打援?” “没错,所谓围点打援就是围住一个点,困而不破,继而准备重兵将前来支援的大军逐一消灭!王爷,你看这地图。如果想要驰援茅州,这处落雁坡是唯一能够通行大军的路。只要在这里设伏,便可出其不意杀援军一个措手不及!”沈牧指着地图,续道:“而且如果走小路,不仅时间要久,更容易中埋伏。这里标准的山林河川,草民虽未至实地,却也知道能够在这图上标注的,必然是莽莽大山!” 慕容桓凝神静气:“如此说来,想要驰援茅州,只有一个办法,就是在落雁滩于陶延冀的大军决战这!” 沈牧长一口气:“非也,兵者,若是硬碰硬,那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打法,不到万不得已,不可为之。他们选择围点打援,咱们可以还一个围魏救赵!王爷可记得草民方才说过的三种进兵方法?” 慕容桓颔首:“自然记得……却不知何谓“围魏救赵”!” 沈牧道:“此乃反其道而行之。如今二王兵锋正盛,他们又占有地利之势,贸然出击,损兵折将。他们想进军长安,直捣黄龙。咱们便给他来个直插后方,灭了他的王府。如此一来,其兵自乱,方可掌握主动权,使其不攻自破!” 慕容桓道:“你的意思是让本王率军长途迂回,绕道而行,进军二王属地?” 沈牧道:“没错,王爷只要能够拿下陶延冀的属地,二王便不再有任何威胁了。陶延冀性格鲁莽,全凭耿忠一人心思定计,选择先对陶延冀动手,他二人必然会生争执。不过若想围魏救赵,就必须借道雪国,此行还需朝廷于其定盟,也是有些难度的。” 慕容桓沉吟片刻:“此计可行,雪国于我云照素来交好,本王会想办法解决此事!” 沈牧又道:“王爷此行一定要以雷霆之势,直逼陶延冀王府所在。草民料得他二人仓促起兵,后勤粮草自然不足,如今又是倾巢而出,后方肯定空虚。只要偃旗息鼓,谨慎行军,定能成功……届时若二王回防,王爷也可占住坚城与之周旋。二王大军失去了粮草供给,坚持不了多久!此乃围魏救赵……当然,战场瞬息万变,此计不过是宗旨所在,王爷还需随机应变。譬如陶延冀的属地未能攻下,而二王依然挥师来保,王爷也可以还他们一个“围点打援”。” 慕容桓佩服道:“沈牧,你这个办法妙不可言……纵然有些冒险,却也是目前最佳的选择!沈牧,此行你可愿于本王同行,若是平定二王,本王定保你可位列朝堂。” 沈牧恭却道:“草民读了些书,算不得什么大智慧,更枉论身居庙堂。朝廷里能人善士数之不尽,沈牧更不敢于他们相提并论。何况王爷知道草民,一无为官之志,二身边还有众多兄弟需要照应……请恕草民之罪,实在脱不开身!” 沈牧并不愿意过多参与朝政,更何况还是行军打仗,再宁海,沈牧见过了太多的死人,他不想再见一次。 你可以说他懦弱,也可以说他胆小,奈何沈牧的计划当中,并没想过做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臣。 老老实实,安安稳稳做一个富可敌国的商人,岂不乐哉? 慕容桓闻言,也不勉强于他,说道:“沈先生说的是,人各有志,本王也不会强求于你。你的性格越来越像老先生了……”提及老头子,慕容桓不免有些伤感。 翌日,慕容桓依计呈禀圣人,借道雪国,迂回至陶延冀封地,“围魏救赵”。 永宁帝听了计策,亦觉甚好,当即令慕容桓领军进军,只管按预想行事,剩下的由他亲自解决。 圣人一言,自是驷马难追,慕容桓并不担心自己能不能借道雪国。总之,永宁帝理政数十载,岂非泛泛之辈!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