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董家现在只留的一支香火,此前陛下对董家体恤,心怀怜悯之情。微臣觉得与其一时雪中送炭暖人心,倒不如好事做到底,彰显帝王气度,让董公子接替其父。” “什么?!尤大人可还记得董尚书在任时几品官阶啊?” “二品,朝中大员,本官当然记得。” “既然知道,就不应该选立董公子。” 因为两种声音带来的矛盾,朝中又是一番激烈的言辞,各持己见,总之公说公理婆说婆有理。 皇帝坐在龙椅上犯了难,一时不好妄下论断。他深知其中利害得失,如推举贤能之士虽给朝廷带来好的风气,但这样做无疑对董派残余势力来讲不是件好事———毕竟对立的情况依然会存在。可继承父业也不妥,董大人生前担任尚书一职,官职品级高,对于本朝三品以上大员世袭的可能性几乎为零。而提出希望董昕卓世袭的官员就是那些董派残余……想到这里,皇帝头疼的毛病又犯了。 “众位卿家,此事有待商榷,朝廷官员任职朕还要仔细考量一番。” 朝事无果,大臣们再有心献言也歇了口舌。 夜晚,帝王闲庭信步。他派裴公公将李司深唤来陪他解闷。裴公公映着灯火踏着树影婆娑来到李府门前,守门侍卫见宫里来了人不敢懈怠马上禀告自家主人。 “裴公公……” “六皇子啊,陛下邀请您庭中一叙,随老奴走一趟吧?” 李司深来到皇宫,见已经脱下龙袍的父皇此时换了件常服,一个人站在葡萄架下。皇帝听到背后的脚步声,转过身,一个双眸宛若群星璀璨的俊朗少年对他恭敬作揖,皇帝拂袖抬了一把少年的手臂,那举动似乎叫他不要客气。 李司深和皇帝漫步庭院,皇帝说起白天发生在朝堂上的两种声音。李司深听完后,觉得不管选哪一种都利弊相连。李司深反问自家父皇,他更倾向哪一种?皇帝说出自己心中更倾向于第一种,可朝中不会有人愿意看到他平稳执政。当即,李司深指出眼下局势如同雾霭,与其推举贤能之士倒不如暂且缓一缓……不是还有第二种声音吗?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