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一章 军营夜禁-《明旗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连着赶了四天路,一众押送的士兵早就嘴里淡出味来了,一听施总旗请喝酒,一个个立马眉笑颜开,都道还是总旗体贴大伙,大伙呆会可得敞开了喝,不然可对不住总旗大人这情份。

    施大勇笑骂了几句后,便到堡子里找人交接,这边押送的士兵将陆清和郭太监押到了周云义等人所站的地方,免得堵了大门,影响人家进出。

    他乡遇故知可不是眼前这场面,见几个夜不收满脸鄙夷的看着自己和郭太监,陆清很是尴尬,讪讪道:“周兄,别来无恙。”

    周云义根本不搭理他,只顾低头擦拭自己的腰刀,其他几人也是拿眼瞪着自己,神情十分的不善,圆脸汉子蒋通盯着郭太监看了眼后,更是大声的“呸”了一唾沫在地上,把个郭太监恼得不行,可是却实在是发作不得,只能恨恨的扭过头去不与这帮丘八一般见识。

    周云义等人的心情,陆清能够理解,他和郭太监眼下是待罪之人,可不是什么镇守公公和亲军校尉,又背着贪生怕死,弃守擅逃的罪名,老百姓见了都要骂上几句,况这些和鞑子厮杀了一辈子的汉子们。

    不过,心中的疑惑还是要问一问的,他道:“不知周兄怎的来这独石堡了?”

    周云义没有睬他,依旧用布条擦拭自己的腰刀,完事之后将刀放回鞘中,方抬头对陆清道:“鞑子寇边,都司大人下令从万全右卫抽调六十名夜不收增援独石堡,本堡宋百户便点了我。”

    “原来如此。”

    陆清点了点头,大致明白杨俊为何要从万全右卫调夜不收前来的原因。

    夜不收这种类似特种兵的侦察骑兵在两军对战发挥不了多大作用,但在剌探、袭拢这方面却是大有用处的,阿剌现在既打不进独石堡,但也没有撤退,战事打下去肯定是僵持的状态,这个时候动用夜不收大规模的袭扰对方是为将者肯定动用的手段,只要阿剌不堪袭扰,又无利可图,最后必定要退兵。阿剌一退,宣府自然无事,这功便算立了。

    圆脸汉子蒋通后边的胡子男身上打有绑带,布条上血迹是新的,看样子他们已经出过边,陆清便问道:“周兄可知眼下战况如何,瓦剌人何时会退兵?”

    陆清和郭太监这个阉贼混在一起,周云义已经将他视为不耻的对象,故并不想和他多说什么,但他年纪不大,脸皮不够厚,又和陆清熟识一场,便抹不开面子,随口说了几句:“鞑子攻了两次,折了不少人手,今儿一天也没有再来,想是知道咱们独石堡不好啃,我估摸着用不了几天,鞑子撑不下去肯定要退兵的。”

    正说着,施大勇匆匆从营中出来,看到陆清他们,忙挥手对自己的手下喊道:“把人押进营中。”

    一众押送的士兵二话不说上前便要赶陆清他们进营,陆清无奈,只得把想问的话咽回肚中,扶着郭太监往营中走去。

    此处军营是紧领独石堡修建的,离边墙有两里多路,营中都是杨俊从万全左卫带来的兵,此刻烟火撩绕,却是营中在生火做饭。

    入营门时,陆清看到紧邻的独石堡那边却有一帮蒙古人吆喝着往堡外去,看样子去是去酒铺喝酒,不过他们穿得都是明军的衣服,路上不时还有明军和他们打招呼,这些蒙古人竟然也用汉话和对方交谈,说得十分畅溜,一点也不生疏。

    此情此景,陆清并不奇怪,也不惊讶,因为大明军中确是有不少蒙古人的,尤其是京营的三千营更是有成建制的蒙古骑兵效命,边军之中蒙古军官和士兵也不在少数,这些人大多是永乐朝就投降大明的蒙军后人,也有很多是边外的蒙古小部落实在是没法活了来投奔明军的,为的就是能够吃饱饭。毕竟,在蒙古那边他们常吃不饱饭,还要时常担心小命被明军宰掉,而为大明效命,则既能吃饱饭,又能拿丰厚的饷银,立了功后还能升官,比之在草原上受苦挨冻的日子要强太多。

    不以为奇的看了一眼后,陆清就扶着郭太监进了军营,营中都是帐篷,那些生火做饭的都是远离帐篷,要不然一个不小心可就要火烧连营了。眼下可是七月天,真要把军营烧起来,那可不是好玩的。

    眼下已是天晚,并无操练,只不时有一队巡哨的士卒走过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