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五章 跟时间赛跑-《战舰时代OL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黑色的巨舰,停泊在星空中。

    “对目标星体,进行生命探测。”

    函姜站在总控室内,静静地看着外显屏幕;

    屏幕上,是颗暗红色星体,笼罩着阴霾、厚重的积云层。

    星体从初生到毁灭,虽然是一个极漫长的过程,但具备生态圈的星体,其实并不多见;

    诸如地球也好,那颗蔚蓝色星球也罢,都是极少数;

    浩瀚、无垠的星空中,出现任何景象都有可能;

    就像中子星群一样,多颗脉冲性质的中子星都能相遇、并形成微妙的平衡;

    无数的星空尘埃,经过漫长的时间跨度,总会有两颗粒子相遇、并产生最基础的磁极反应;

    在磁极反应的牵引下,附近的其他粒子,就会开始聚集;

    最终,再经过极漫长的时间跨度,会达到一定的体量;

    量变引发质变,就会产生星体内核、并开始跳动;

    在某种意义上讲,与生物孕育胚胎的过程类似;

    星体内核,是由两部分组成,内极、外极;

    其实这所谓的内、外两极,是星体还是尘埃时,最基础的磁极反应衍生;

    内、外两极,实际上是处于相对运动状态的;

    大体可以理解为,内极在向前转;

    外极套着内极,承载着星体的主体,在向后转;

    内、外两极,是处在时刻扩张、壮大中的;

    星体的主体,同样如此;

    星空中不是绝对纯净的,宇宙尘埃会不停地向星体汇聚;

    这种局面,就造成了承载着星体主体的外极,与内极的转速,会渐渐产生差距;

    当内极的转速,比外极快到一定程度时,星体就会产生裂变;

    歼星炮其实就是利用这个原理,对星体主体施加负担;

    当负担的程度,将外极的转速,压得衰减、乃至停滞时,就会引动星体裂变。

    当然,星体除了绝大多数的裂变外,还有极少数的聚变;

    这其实是个很简单的逻辑问题;

    正常情况下,承载着星体主体的外极,一定是会比内极,越转越慢的;

    除非有外力的情况下,外极的转速,才会超越内极,形成聚变星体;

    诸如某些星空现象发生时,恰巧与外极运动轨迹产生了重合,以至对外极运动产生了加速;

    出于这种种原因,大多星体也许还未出现生态圈,就已经开始走向毁灭。

    “检测到该星体上,不具备任何生命体。”

    个人终端的声音,响彻、回荡在总控室内。

    “就地着陆!”

    随着函姜指令的下达,巨舰缓缓落向下方的星体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