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所以他要采取这种暗地里的方式,希望李琩能庇护他们。 李琩转瞬间明白了张九龄的意思,对张木槿道:“木槿姑娘替我回复张太医,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,修道之谓教。” 这是中庸的开篇,李琩想借此告诉张九龄,他们的争斗他管不了,他只能遵循圣人之言论,奉行中庸之道,做自己该做的事。 如果张九龄送来的人,能用他会用,不能用,他也不会强用。 “喏。”张木槿虽然听不懂,但还是恭敬的回复。 有了张九龄这个暗示,李琩大概知道了孟浩然的来路。 至于王之涣,那肯定是高适推荐来的,现在就还剩一个岑参来路不明。 李琩打算等比试之后,再探究岑参的事。 此时,台下的乐舞节目已经完毕,下一项便是演奏王之涣三人赋的诗歌。 从乐舞到诗赋,大唐繁盛的文化在龟兹这个小舞台上轮番表现,引得观众们喝彩连连。 之后,便是李琩所说的比试。 由于已经事先通告,所以工匠带着他们制作的农业、水利模型直接到舞台上展现。 有些制作精美,镶金镀银,有些奇思妙想,赋诗其上,还有些甚至把锄头、水车雕刻成美人模样。 但精美归精美,这里面大部分工具,都比中原的要落后一些,有些工具,甚至还是汉代开始流行的,比如长直辕犁。 李琩看了一圈,终于发现了几个比较先进的模具,也是现在中原地区正流行的,其中代表便是长曲辕犁。 这个长曲辕犁模具制作并不精美,甚至有些粗糙,但李琩却拿了起来,问道:“这是谁做的?” 王之涣闻言站了出来,尴尬笑道:“回殿下,这是小民做的,只因在来的途中才听闻殿下兴了这个比试,准备仓促,所以简陋了些,让殿下见笑了。” 王之涣以为李琩是嫌他做得太简陋了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