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哦?”李适之有些惊讶,但来不及多说,两人就一同走进了紫宸殿。 紫宸殿内。 李隆基扫了一眼李林甫和李适之,道:“今年朝廷吃了败仗,财政紧缺,这千秋节是否应该继续大办?” “正是如此,才有大办。”李林甫上前回话,“胜败乃兵家常事,剑南小败,于朝廷根本并无影响。昭昭有唐,天俾万国,千秋节正是圣人恩泽万民,昭示大唐天威的好时机。” 李隆基道:“但钱从哪里来呢?” 李林甫故作沉思。 李适之借机上前道:“禀圣人,华山有金矿,可开采富国,这事有右相也知道。” 李隆基闻言看向李林甫。 李林甫回道:“此事臣确实知道,不过华山是圣人天命山,乃王气所在,不宜开凿。” 李隆基点头,瞪了李适之一眼,道:“左相以后奏事,需先与右相商议,不要再奏这种不合时宜的话。” “喏。”李适之连忙退到一旁,不敢再说。 自李适之任左相以来,经常被李林甫套路,现在李适之都习惯了,同时李适之也理解了牛仙客为什么对李林甫言听计从。 李林甫接着道:“财政之事,圣人不必烦心。今年虽然剑南新败,但是寿王之前收服了西域,西域诸国纳贡增多,丝绸之路更加繁荣,收的商税也多了一些,碛西屯田、农商业发展也好了许多,节省了大笔军费。另外江南一带收成不错……” 李隆基没有太注意听后半段话,他的心思都落在了前半段。 他给李琩在西北这么大的权利,除了李琩能打,也因为李琩治理有方。 如果李琩在西北只知道花钱,不能给朝廷带来收益,他也不会同意李琩增兵碎叶城。 这几天他一直在考虑要不要把李琩调个位置,但现在看来,还得让李琩在西北多呆一段时间。 李林甫说了大体情况,然后呈上写好具体情况的奏章。 李隆基拿过扫了一眼,非常满意,道:“千秋节之事,就由右相筹备吧。” “喏。”李林甫领了命,接着递上柳勣的状纸,道:“禀圣人,有一事关系重大,臣不敢私自决断,请圣人圣裁。” “哦?” 李隆基拿过状纸打开,照例只扫一眼,发现不对,又仔细阅览。 “岂有此理!”李隆基将状纸拍在桌子上。 底下的李适之吓了一跳,他很疑惑什么事能让李隆基这么生气,正在疑惑间,沈中监低着头走进来,恭敬道:“禀圣人,杨慎矜请见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