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0章 地方与朝堂-《盛唐:从娶杨玉环开始》
第(2/3)页
“是吗?”李嗣业反问,但没接着往下说。
两人沉默了会儿,李景玉心里更慌了。
李景玉望着李嗣业,突然重重叹了口气,道:“李将军既然知道,末将也不相瞒。之前军中士兵屯西域贵重物品一事,不止发生在北庭,也发生在河西,河西甚至更为严重。北庭那边,寿王殿下抄了不法富商的家,替兵士要回了些钱,可河西没人管。这些损失,总得从别出赚回来吧,不然士兵没钱,难以驯服。”
李嗣业认同李景玉的话,但是他谨记刘晏的提示,没有回答。
李景玉见李嗣业不回答,顿了顿,又道:“还有,容末将说一句不该说的话,我们边军在这苦寒之地,出生入死,一年才十二石粮,可京中的兵,他们一年领粮三十六石,赏赐也比边军多。如此情形,边军将士自然要想办法增加收入。”
李景玉说到这儿,起身打开门,看着外面飞舞的雪花,接着道:“岑参将军曾有诗曰:‘北风卷地白草折,胡天八月即飞雪’。我们没杀人,没放火,没抢劫,只是想办法赚一点钱,让将士们饿有食吃,寒有衣穿,以安军心,这有错吗?”
李嗣业跟着起身,负手道:“有没有错,不由我定论,我只问我该问的事。”
说罢,大步出了门。
来到门外,李嗣业只感觉风雪更加的大了,他搓了搓手,暗暗道:“这河西的天,比碛西更加冷冽。”
李景玉目送李嗣业走远,越想越没底气,于是连忙出门,去找豆卢军军使王怀亮。
王怀亮,既是豆卢军军使,同时也是沙洲刺史。
大唐自府兵制崩坏,启用募兵制后,就对募兵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。
其中,部分军镇所驻州的刺史,兼任该军镇的军使,便是探索结果之一。
形成这样的结果的原因,和节度使类似。
节度使对藩镇军政一手抓,下面的军使,是对州里军政一手抓。
这样的好处,是地方上有更大的自主权,可以更好的调动地方资源,用以应对复杂多变的边镇战事。
坏处也显而易见,那就是后期节节抗上。大局面看,藩镇割据,小局面里,藩镇内部也是军头林立。
此时,王怀亮正在屋里来回踱步。
他虽然没亲自去接受李嗣业的盘问,但是比去了还要难熬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