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李琩对王昌龄的政治才能并不太清楚,但是从他早年的经历,可以看出他能吃苦,这样的人,留在碛西好歹也能收点名声。 于是李琩道:“我早闻王少伯的大名,一直无缘得见。他既然来了,便让他跟着你当差即可,稍后我得空,我一定去见见他。” “多谢殿下。”王之涣给李琩行了一礼,退了下去。 刘晏待王之涣出门,奉承的笑道:“殿下贤名在外,大唐各路人士不远万里也来投效,要是长安的皇子们都像殿下一样,何愁大唐不能再上一层。” “刘参军言重了。”李琩摇头笑笑,“你有话直说,不必先奉承我。” 刘晏一笑,道:“下官最近考察碛西各地,发现了几座质地优良的铜铁矿藏,如今大唐铜币缺少,我们是否奏报朝廷,允许碛西自铸钱币?” 安西这一带,确实有不少优良铜铁矿藏,历史上,西域唐军困守孤城后,就采用唐代宗年号“大历”,仿照开元通宝的样式,铸造了“大历元宝”,后来唐德宗继位,他们又采用唐德宗的年号,新铸“建中通宝”。 不过,李琩现在想的,并不是资源的问题,他是在想,安西这些文武,似乎有些变了。 以前安西的文武,很少提出这种和朝廷“有隔阂”的建议,但现在,像段秀实和刘晏这种忠良之臣,都开始想出练常备军和铸钱的骚操作了。 但细细一想,他们似乎也没变,因为如果安西上下够忠心的话,这些操作对大唐、对安西都是好事。 换句话说,他们提出了以安西为主,大唐为辅的建议。 不过也可以理解。 毕竟长安离安西几千里,长安里的李隆基和权贵们并不能决定他们这些人过得好不好,但李琩可以。 他们和李琩的利益是一致的,李琩就是他们头顶的一片天。 这就是所谓的屁股决定脑袋。 李琩开始有点理解安禄山造反“被动”的一面了。 很多事发展到一定阶段后,你不走,别人也会推着伱走。 李琩这次沉默了很久,才道:“铸钱事关重大,不可胡来,碛西兵器皆需朝廷供应,不如换个思路,铸兵器减少朝廷的压力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