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替为夫研墨,我要亲笔手书一封信,差人立即送往荆州城!” “只要将那些潜在的威胁,统统解决干净,那么我便能够仍然高枕无忧,继续做我的太子少师!” “是,夫君。” 夫妻两又在书房商议了一阵,将事情自认为处理妥当了之后,这才叫来一个心腹之人,让他揣好信笺,立即动身前往荆州城。 并且,在临行之前,李善长还特地将他叫进了书房。 他拉开书架,将藏在书架后面的一柄宝剑郑重其事拿出,交到了这人手中。 “切记,要将所有有可能出卖本官的隐患,全部解决干净,绝对不能留下任何纰漏!” “属下明白,请大人放心,一定处理得干干净净!” 李善长这才长舒一口气,点了点头:“去吧,凡事小心。” 下属双手抱拳:“遵命!” 直到这个时候,李善长仍然不知道,自己早已经被那口中那群“混账东西”给出卖得干干净净! 第二天一大早。 按说,这时候本应该是东方既白,阳光洒满大地之时才对。 可今天却有些不同寻常。 密实的乌云,层层叠叠地堆积在天空之上,将天空压得极低。 抬头看去,显得十分压抑。 群臣全都闷着头,快步朝着朝堂走去,个个神色紧张,表情凝重。 李善长走在人群中,心中充满了忐忑。 也不知道究竟是不是错觉,他老是感到身后像是有人在盯着自己似的。 可每次回头,大臣们就都低下头赶路了。 这不由令他大为不解。 尤其,天空也不做美。 时不时就有闷雷在众人的头顶滚过。 李善长咽了咽口水,强韧镇定,跟随诸位大臣一道,鱼贯进入了大殿之中,准备开始新一天的朝会。 原本应该金碧辉煌,充满了金灿灿光芒的大殿,此时却显得格外沉闷、昏暗! 可令人意外的是,明明蜡烛都熊熊燃烧着的。 只是这黑暗太浓了,烛火的光芒始终刺不穿,钻不透! 此时,陛下还没有来到大殿。 群臣们,三五成群凑在一起,低声交流着。 昨日有关荆州城的消息,早已经传遍了应天府的大街小巷。 有关湘王朱柏的传言,更是比比皆是,各种各样版本的都有,怎么荒诞离奇怎么来,偏偏还传得有鼻子有眼的。 一时间,引为了应天府百姓们茶余饭后的谈论焦点。 朝堂之上,这些文武百官们得到的消息,那自然是比民间准确得多。 此时,趁着朱元璋还在上朝的路上,众人都忍不住各自汇成小圈子,低声交谈了起来。 浙东派这边,众人也都聚拢在了一处,压低了声音议论纷纷。 “昨天荆州城那边的消息,想必大家都听说了吧?” 刘伯温压低声音问道。 “地方官员坐大,手中所掌控的权力太大了,根本目无王法。湘王殿下此番之举,势在必行。但手段未免太过残酷了,我担心会引来打击报复啊。” 宋濂心中充满了担忧。 王袆的表情,就显得镇定多了。 “这倒是无妨,毕竟是湘王殿下,对方无外乎一群土鸡瓦狗,成不了气候。倒是今天的朝会,我觉得陛下极有可能会拿这桩事情说事,我们应该提前有所应对。” 方孝孺也点了点头,脸上写满了认同 “也对,我大明才刚建立,此时根基还不甚稳固,正是要杀鸡儆猴的时候,倘若到时候有所需要,我们也正好顺水推舟一把,为湘王殿下再添一把火。” “合该如此!” 打定主意时,也正好听见了宦官唱偌的声音:“陛下驾到!” 于是,众人赶忙各自回了自己的位置,齐齐叩首高呼:“陛下天辅有德,海宇咸宁,圣躬万福!” 朱元璋坐在龙台上,扫视了众人一眼,并没有马上开口回“众爱卿平身”。 现场的气氛,立即变得紧张了起来。 众人低着头,立即紧张了起来。 虽然看不见此时陛下的面容,但他们都能想象得到,此刻他必然是盛怒至极的! 否则也不可能把众人就这样晾着,任由他们一直跪地行礼了。 李善长此时瞪大了双眼,心脏砰砰乱跳。 他虽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,但用脚丫子想也明白,今天肯定是要有大事发生了! 他艰难地咽了咽口水,只感觉浑身发冷,呼吸困难。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,他终于听到了那个冰冷的声音。 “今天的早朝,你们就都跪着吧。” “咱有些话,想跟你们讲讲。什么话呢?就是关于荆州城的事情。” “咱知道,你们都有自己的渠道,也都直到荆州城那边是出了点事情。” “可究竟具体是什么事情呢?” “是咱家的老十二,把荆州城的大小官员,全都给砍了。” “也不光砍了,还把他们的脑袋全都给吊在了城楼上悬着。” “可老十二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?” 说到这儿,朱元璋忍不住又狠狠盯了众人一眼,语气逐渐变得严厉起来。 “那是因为,地方上的这些前朝遗老,原本以为自己投降了,继续官复原职了,就特娘的什么事儿没有了,还能为祸乡间,残害百姓!” “你们没看到吧?一个个脑袋下面,都写了十几条甚至几十条罪错!” “数罪并罚,把他妈九族的人全加到一块儿,脑袋都不够砍的!” 说到最后,朱元璋甚至都带上了训斥的口吻。 朝中百官顿时战战兢兢,甚至都不敢大声呼吸。 天子一怒,伏尸百万! 所有人都很清楚,如今朝堂上的这把怒火,很快就会烧到荆州城去! 尤其是李善长,他的身体开始不由自主地打起了摆子来。 冷汗,更是一颗颗滴落在了他的跟前。 不多时,便汇聚成了一洼小水氹。 每次朱元璋的目光扫过,李善长就感觉脖子一阵阵的发冷,发疼! 像是有一柄锋利无比的尖刀,搁在了他的脖子上! “那么咱就要问一问了,究竟是谁,给了他们这么大的胆量,敢在咱的眼皮子底下犯事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