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纵观到场官员不过寥寥,仅有方孝孺、宋濂、毛骧三人而已。 即便是这三人,其中两位也是由毛骧提前验明了正身之后,方受允许的。 太子朱标坐在首位,扫了众人一眼。 “诸位,此地已无乱耳之人,且说正事。” “今日我们的议题,想来诸位应该都已经清楚了。” “父皇朝会所言,暗指我当朝百官之中,有人暗中与地方势力勾结,狼狈为奸。而我们今日要做的,便是将这个怀疑范围缩小,最好能划定到具体几人的身上。” “所以,我们今天在这里所说的一切,都不能对外流出,须得三缄其口。若是有胆敢泄密者,与暗中勾结者同罪论处。” 三人闻言,齐齐行礼,表示赞同。 其实都知道,能够被太子朱标叫到这个地方的,都必然是为他所看重之人。 等到今后权力交接了,即便不能平步青云,也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。 于是众人群力群策,开始发动脑筋思索起来。 方孝孺率先站起身来:“诸位,我倒是有些不太成熟的想法,权当抛砖引玉。” “倘若当真有朝中大臣与地方谋私,那么首先要满足的一个前提条件,便是他的府邸之上,或者旁的地方,肯定经常有地方人士登门造访。” “因此,我们倒是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,进行查验。” 毛骧点点头:“我已经发动锦衣卫麾下百户,率领总旗、小旗、校尉进行了排查。” “首先要查验清楚的,便是朝廷之中诸位官吏麾下的良田、宅院、钱币的多寡,是否与其地位相当。” “若是有出入,则着重追查其往来关系,人员接触。相信,肯定能从中受获。” 太子朱标眉头微锁,心中有些疑惑。 如此大费周章? 肯定不可能只是为了搜查区区一个荆州城那么简单。 他联想到父皇朱元璋在朝廷之上,突然宣布筹建锦衣卫的事情。 分明都没有过多介绍,但毛骧却已经早就搭建好了整个组织体系的框架不说,连带着特殊的人才都招募到位了。 想来此事肯定不可能是朱元璋临时起意,而是早就暗中安排了,只是寻了这个么恰当的时机,当着众人给顺水推舟公之于众了而已。 而且! 父皇此举,肯定不可能单单只是为了荆州城。 他是把朝廷上的文武百官都当成了猴,专门杀荆州城这只鸡给他们看的! 大棒什么时候最具有威慑力? 不是落下的瞬间。 而是时时刻刻都高悬头顶的时候,才是威慑力最大的时候! 一念及此,朱标不由心中恍然大悟! 果然,果然……治国、御下、为王,自己还有好些路要走,更还有好些事要学。 “我觉得,还可以再缩小一下范围。” 宋濂沉吟许久,这才缓缓说道。 “麾下有门生、后辈、同乡在荆州扎根,发展最为迅速的,便可合并调查。” 话音刚落,毛骧便令人抱来一大摞书册。 “这是荆州城境内,所有豪门大族的信息。” 毛骧解释道。 “这上面按照不同姓氏,我做出了划分。” 于是,方孝孺、毛骧、宋濂三人各自取来一本,仔细翻查。 太子朱标见状,也不假思索上前,抽出一册,认真查阅起来。 这件事情是父皇钦命他执行的,自然不可置身事外,最好是能够融入到调查的每一个环节之中,深度参与。 为今后执政,也能积累不少经验。 书册过半,终于有所收获。 宋濂忽然低声喊道:“有了!” 众人抬头,看向宋濂。 他手指着其中一行字,说道:“这李姓乃是荆州望族,族内子嗣遍布大江南北,出仕者众多。” 毛骧略一思考,便缓缓说道:“这么一说,我倒是想起一桩事。荆州府有个李守典的学子,在科考开始之前,曾向李善长递交过名刺请求拜见。” “而李善长对待此人的态度,也与旁人不同。别人少则一两日,长则三五天才会收到回复。” “但这李守典,却是立即被召见了。” 毛骧没继续往下说。 因为没这个必要。 在场的都是聪明人,当然明白毛骧的弦外之音。 “李善长么?” 太子朱标微眯双眼,沉声道:“从现在开始,重点监察李善长,不论是他的生活起居,日常交流,还是粮钱买卖、书信往来,孤全都要弄清楚。” “毛骧,你可有信心做到?” 毛骧当即跪下领命:“臣必不会让太子殿下失望!” 李善长府邸。 此时,他独自在书房里来回踱步,将额头上的汗水擦了又擦。 自从派遣去荆州城的心腹断了消息之后,李善长便已经成了惊弓之鸟,稍微有些风吹草动,便会一惊一乍的,疑神疑鬼。 顺天府里越是平安无事,他的心里便越是担忧害怕。 荆州城的李家子嗣没有处理干净,现在又全部都被丢进了大狱。 这些细皮嫩肉的后生,怎么可能经得起严刑拷打。 自己迟早会被供出来的! 如今之计,就是要想出一个万全的计策,以应对当下的不利局面。 可惜,可惜。 李善长自诩聪明过人,也颇以急智著称。 但当下,也不知道是荣华富贵的生活还是沉溺享受的思想,让他的脑袋早已经被腐蚀得千疮百孔。 越是需要思考的时候,就越是一团乱麻。 而正在他急得满地打转的时候,管家前来通报,说是胡惟庸上门求见。 听到这消息,李善长有些意外,来不及多想,便让管家将其请进书房。 “学生见过老师,老师最近身体可好?” 胡惟庸见到李善长后,立即上前行礼。 毕竟,胡惟庸之所以能够有如今的地位,有耐当初李善长的提携与照顾,因此可算得上是他的恩师。 在胡惟庸的面前,李善长尽量保持着克制。 “子中有心了。” (子中是胡惟庸的字) “老师,最近学生听到外面有一些风言风语在瞎传,其中不乏有心人,想要趁此机会构陷老师。” 胡惟庸站在李善长的身侧,持弟子礼,温言细语说道。 “虽然都是无稽之谈,但毕竟有损老师清誉,所以学生想来还是有必要告诉老师您一声。” 李善长眼中多了一抹苦笑。 他沉吟再三,终究还是低声说道:“倘若……那并非是谣言呢?” “什么?!老师,您……” 胡惟庸闻言,不由瞪大了双眼,脸上尽是慌乱、惊诧。 李善长长叹一声。 “唉!荆州城内李氏,是我李善长的本家,当初他们与我联络,我本想着毕竟是同根同源的宗族胞众,也就顺手拉了他们一把。” “却是不想,竟然养虎为患,反倒是受他们牵连了。” 李善长的眼中,写满了苦涩与懊悔。 胡惟庸眼里满是震惊,他沉吟片刻,最终还是下定了某种决心。 “学生素知老师宅心仁厚,想来是那荆州城内李氏持宠而娇,多行不义,此事断然与老师无关。” 有胡惟庸的这样一番话,李善长的心里,总算是好过了一些。 “学生不敢隐瞒!其实,学生听到了一些对老师您颇为不利的消息。此番,学生正是为帮助老师您而来的!” 一席话,说得铿锵有力,令李善长不由百感交集,心中感动非常。 在他的心里,亦是响起了一个劫后余生般的声音——天不亡我李善长啊! …… 巾帼将军入荆州? 到底是何方神圣!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