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正是因为知道他忠心不二,所以朱元璋才耐着性子给了他三次台阶。 但凡他稍微多点心智,就知道应当怎么做。 可这厮脖子上硬生生顶着个榆木脑袋,不开窍! 在那众目睽睽之下,居然是一个台阶都不肯下,搞得朱元璋自个儿尴尬,下不来台。 要是不斩了他,只怕是震慑不住朝中群臣。 那没辙了。 本着彼此君臣一场,朱元璋该给的机会都给了,是他马三刀自己不珍惜的。 怪不得他。 “这马三刀不是被判了死刑吗?怎么还在此处聒噪?” 朱元璋眉头紧锁,颇为不喜。 吴伴伴早早从锦衣卫们口中得知了事情原委,此时便一五一十娓娓道来。 听了吴伴伴的叙述,朱元璋顿时怒不可遏。 “混账东西!贪墨了钱财还敢如此嚣张,咆哮殿前,他马三刀的眼中可还有我大明的威严、可还有咱在么?” 朱元璋怒道。 “去!给我将他拖下去,剥皮充草,以儆天下效尤!” 马三刀原本是想着向朱元璋求情的,但在大殿门口的时候听了真切,顿时不由瞪大了双眼,到了嘴边的话囫囵全咽了回去。 太子朱标眉头微锁,下意识上前了几步。 “父皇,儿臣有话请奏。” 朱元璋看了朱标一眼:“若是要给他求情,那还是免了吧。” 朱标却是一反常态,固执地摇了摇头。 “父皇,马三刀为国奉献良多,满门忠烈,其麾下一双儿子,在鄱阳湖水战之中阵亡,而他本人更是忠心耿耿、一路追寻父皇脚步征战南北……如此忠勇之士,我们决计不能寒了功臣的心啊。” 说实话,站在朱标的角度来看,这道理的确是成立的。 有道是法律之外,无非人情。 当初先秦时代的教训,就已经告诫了后人,做事要张弛有度,法律只能作为参照,绝不能作为唯一指标。 就好比说这马三刀吧,要懂得一码归一码。 他对大明做出的贡献那的确是有目共睹,但这并不等于说在他功成身退了之后,就可以肆意收敛钱财,随意贪腐公款了。 况且……之所以会闹得现在这般结局,其实更大程度上,那就是马三刀他自己咎由自取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