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四十八章 【分封和郡县】-《持秦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与那些其他郡县的郡守、县令,是不同的。
    这跟王绾的初衷则是一样的。
    所以整个山东六国的叛乱,也只有打到了三川郡,才被暂时挡在荥阳。
    至于其他的郡县,要么就是郡守被杀,要么就是像会稽郡这样,郡守直接就想反。
    根本对秦国,没有什么归属。
    秦国,能够最终走向天下皆反和灭亡。
    和李斯推行郡县制,也是有很大的关系的。
    郡县制避免了同姓宗室相残,但是却是削弱了秦国朝廷的控制力。
    天下反秦,唯有将儿子封出去镇守地方的三川郡,尽力去守护大秦。
    何等讽刺?
    如果当年始皇帝真的用了王绾的建议,将儿子们都封出去。
    又哪里还会有什么天下皆反?
    可能秦国还真能传他个十几代甚至几十代呢。
    只是不知道,当李斯死后,在下面见到了王绾。
    又该如何面对?
    “老哥你说得对,别人都靠不住,还是得靠儿子啊……”
    而到了汉代,刘邦也正是看到了秦国灭亡的真正原因。
    才会将自己的儿子们,全都封为王。
    让这些儿子们,给老刘家镇守地方。
    这岂不就是当年王绾和秦国朝堂大部分人的意见吗?
    虽然是继承了秦国的郡县制,但是刘姓诸侯王的权力,却是非常大的。
    自己可以拥有军队,还拥有封地的税赋。
    甚至为了巩固老刘家的统治地位。
    刘邦在自己还没死的时候,就将异姓王都搞死了。
    甚至还杀白马而盟誓:非刘氏而王者,天下共击之,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,天下共诛之。
    若不是白马之盟,天下哪能将汉室的正统看得那样重?
    可这么做,也正是应了当初李斯提出来分封诸侯王的弊端。
    甚至都没有等到几代之后。
    到了汉景帝的时候,天下的诸侯王就开始乱了。
    七国之乱,就是李斯当初反对分封最真实的证明。
    秦汉两代,正是用了上百年的时间。
    相互印证了王绾和李斯两种政见的所有优缺点。
      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