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章 打道回府-《正邪两赋》
第(2/3)页
莺儿答应一声,转身站到王婆婆身旁,见有莺儿服侍,孟康便也放下心来,转身往内院走去。
王婆婆见莺儿站在身旁,俩眼一眯,略微能瞧见些,不知是恭维还是真心实意,只听她夸赞道:”小妮子真俊,不比我那儿媳差!快坐到婆婆身边儿来。”
莺儿见老太太虽是个乡下人家,穿着破旧但却十分整洁,心道:”儿子是个老粗,为娘的却是个爱干净的。”便应了嘴,端坐在王婆婆身边。
老太太摸着丫头的脑袋,笑的合不拢嘴,不知是何用意,莺儿也心中疑惑,但碍于她是外人,自然不便直言相问。
过了缓时,那老太太便觉得有些无聊,身边儿正好有人,便与之聊上几句。
老太太笑问:”你这丫头多大了?”
莺儿回道:”正值二八。”
老太太呵呵一笑,为她到了一杯茶,莺儿连忙接过,再三道谢。
老太太又问:”卖到这儿有多少年啊?”
莺儿饮了小口茶水,清了清嗓子,说道:”不记事起便在府上了,自十岁时伺候大爷,今是第六个年头了。”
老太太长叹一声,道:”你这还算福气大,不知多少人连一口饱饭还吃不上呢。”
莺儿从小儿学习如何服侍,取悦主人开心,也随老爷子走过南北,去过些富饶之地,也去过贫瘠遍地难民的灾地。
她对着人间疾苦自然知道,更何况老爷临死前败光祖业,她也是任劳任怨,见识过大起大落之人,哪里会不知王婆婆话中含义。
莺儿眉眼低垂,似有些伤感,道:”参禅不为悟道,悟道不为成仙,世人太过执着衣食住行,反而落得个空空。”
王婆婆听她所言,心中窃喜,忙不迭的问道:”你这丫头也是学佛的?”
莺儿摇了摇头,道:”俗世一闲人也,哪里是学佛之人。我自是最厌弃佛陀,经文上书女子至贱,可那个不是从为娘的肚子里出来的,不是什么好东西,不学也罢。”
王婆婆怕极了,赶忙捂住她的小嘴,念叨着:”不可胡说,举头三尺有神明!”
莺儿不信这些,却也不愿与她结怨,毕竟还要留她些日子,便也就顺着她说下去了。
“笃笃。”敲门声响起,二人扭头望去,只见门口有三五小厮,俩手各拎着食盒,莺儿不知这几人为何前来,起身与老太太说了一声,便往门口走去。
莺儿问道:“何事前来,怎么拿着酒菜来这儿了?”
那小厮傻笑一声,道:“姑奶奶,这是提刑大人让我送来的酒菜,说是按照最好的给做,小的不敢慢待,做好了便打包食盒,赶忙给送了过来。”
莺儿伸手接过,又往里面儿迎,一边儿迎一遍说道:“往里面儿送,都给我摆在桌面儿上,好吃的都尽摆在老太太面前,若是那道菜做的可口,姑奶奶这儿有赏!”
第(2/3)页